彩神 - - MBA智库百科 - 管理者专业学习成长平台
彩神2023-01-31 16:05

彩神

东西问丨贝尔恩德·迈尔 :“欧洲首个中国城”如何与中国结缘?******

  中新社柏林2月2日电 题:“欧洲首个中国城”如何与中国结缘?

  ——专访德国巴伐利亚州迪特福特第一市长贝尔恩德·迈尔

  中新社记者 马秀秀

  德国巴伐利亚州 的迪特福特有“欧洲第一个中国城”之称 。那里面积不大 ,设有中文学校、中国博物馆 ;那里的人不会中文,却常被人称为“巴伐利亚 的中国人” 。

  迪特福特每年2月都会举办富有中国特色的“狂欢节”。届时,街头巷尾挂起大红灯笼 、窗户上贴起“福”字 ,居民们纷纷装扮成中国人的样子,表演中国式传统节目。

  迪特福特如何与万里之遥的中国结缘 ?当地与中国的交流交往情况如何 ?为促进中德友好 ,迪特福特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迪特福特第一市长贝尔恩德·迈尔(Bernd Mayr)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 ,就以上话题进行探讨 。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德国迪特福特被称为“欧洲第一个中国城”。可否介绍下其与中国 的渊源 ?

  贝尔恩德·迈尔 :这要追溯到中世纪时期 。大致在1400年至1450年,那时迪特福特属于艾希施泰特(Eichstätt)教区,所以主教府派税务官到迪特福特收税。当时迪特福特建有城墙 ,还有两个大城门。当税务官来到迪特福特 ,居民们紧闭城门 ,并在城楼上说:“不,我们不交税,因为主教都不关心我们。”在此情况下 ,税务官不得不离开,并在书中记载此事 。在这本流传至今 的书中 ,税务官们表示 ,迪特福特居民像筑城墙进行防御 的中国人一样。这就 是当地居民被昵称为“中国人” 的由来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迪特福特逐渐有了“狂欢节”的雏形 ,那时的表演就有吹奏乐队装扮成中国人 的样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狂欢节” 的庆祝规模不断壮大 ,迪特福特居民被称作巴伐利亚 的“中国人”也为国际熟知。有些孩子从幼儿开始就装扮成“中国人”参与到“狂欢节”活动中。这 是当地人保持了几十年的传统:在某个周四,人们都装扮成“中国人” 的样子庆祝节日 。在“狂欢节”期间,人们将自己视为巴伐利亚 的“中国人”。

2019年迪特福特“中国人狂欢节”盛装游行现场 。袁金永 供图

  中新社记者:可否介绍下今年“狂欢节” 的特色和亮点 ?

  贝尔恩德·迈尔 :今年我们将第一次有一对“皇帝夫妇”参与“狂欢节”表演 ,以前都只有“皇帝”的角色 。届时,“皇帝”和“皇后”会有一个非常庞大的随从队伍 。

  扮演“皇帝”和“皇后”的是两个迪特福特人 ,他们两人确实已经结婚。此外 ,参与表演角色的还有“中国战士”和“中国厨师”等 。

  今年“狂欢节”将在2月16日周四14时开始,先 是进行大游行 ,然后会有戏台表演,人们可以观看“皇帝”和“皇后”并向他们致敬 ,之后在所有街巷、酒店等展开狂欢。

2019年迪特福特市“中国人狂欢节”上装扮成皇帝(左二)等中国风情角色 的迪特福特市民们。袁金永 供图

  中新社记者 :迪特福特居民到访中国 的情况或对中国印象如何 ?

  贝尔恩德·迈尔 :事实上,访问中国 的迪特福特居民并不多 。在2016年的时候,我们访问了南京 ,当时我们 是三十人 的代表团 。在1999年迪特福特乐队也有三十几人到访过北京。此外,商务人员也会在中国和迪特福特间往返。但总体来看 ,大多数人还是没有去过中国。

  基于我们 的“狂欢节”,迪特福特居民与德国其他城市 的居民相比 ,思想更为开放 。当然 ,每年能有中国人到访迪特福特让当地人感到开心 。比如 ,来自中国驻慕尼黑总领馆或慕尼黑孔子学院的代表团来访 。对于迪特福特而言,在街道上能看到中国人散步 是很正常的事情。

  以去年“巴伐利亚中国之夏”活动为例 ,中国驻慕尼黑总领事童德发一行访问迪特福特,我们和代表团进行了长时间 的友好交流 ,观看了中国舞蹈和音乐表演。虽然迪特福特很小,但我们为德国巴伐利亚与中国的友谊作出了一些贡献 ,这是众所周知的 。我要再次强调 ,只要我们互相交流 ,就有机会去理解完全不同 的文化 。

  中新社记者 :目前,迪特福特与中国的交流交往情况怎样 ?

  贝尔恩德·迈尔:我们与中国 的交流互动会定期进行 。诸如 ,我受邀于1月15日参加了中国驻慕尼黑总领馆的春节招待会 。今年 的“狂欢节” ,总领馆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帮助 ,借此我们能够在节庆期间把城市装点成中国风格,这 是一个相当美好 的故事。

  我们一直在尝试让巴伐利亚文化与中国文化这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产生连接 。我们每年都尝试开展新活动,无论 是语言、写作,还 是绘画、烹饪课程都得到了极大 的支持。当地 的文化宫(Kulturhaus)会特别围绕中国主题举行文化日活动,人们可以学汉字、学做中国菜 ,迪特福特的中餐馆也会参与进来 ,确实很棒。

2019年,迪特福特“中国人狂欢节”主角“福高帝”将“御厨证书”颁发给在当地经营餐饮业的华人袁金永夫妇。袁金永是德国中餐烹饪联合会会长 、迪特福特“七仙镇酒楼”总裁。袁金永 供图

  迪特福特有两家汽车行业的公司与中国保持着非常密切的业务往来,在中国有大量销售及生产。从这一点来看,我们 的伙伴关系非常好 ,非常积极 。

  2014年以来,我们与南京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 。我计划在2024年带经济界代表团访问南京 ,对此我非常期待。

  中新社记者 :为促进中德友好 ,迪特福特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

  贝尔恩德·迈尔:就我自身而言 ,我去中国已有十次了,到访过香港 、上海 、北京 、南京等地 ,并在这些地方受到欢迎 。

  就像我此前谈到 的 ,互相拜访很重要。我们要试图了解对方国家 的文化和结构,不要想当然认为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强国,可能会做伤害我们的事 。与之不同的是 ,如果没有中国 ,我们在德国巴伐利亚可能也不会这样富足。

  如果其他城市间有类似的伙伴关系 ,就应该用心经营 。要维持这种伙伴关系,就一定要互相拜访,否则这种关系可能会“沉睡”或停止 。进行实地交流是最重要 的事情,这有助于加深对对方城市 的了解。(完)

  受访者简介:

  贝尔恩德·迈尔(Bernd Mayr),1968年2月19日出生于迪特福特 。自2020年5月起担任迪特福特第一市长 。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2022年开展37项田野考古 新老项目均有重要收获******

  中新网北京1月12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社科院考古所)2022年度田野考古工作汇报会1月10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 ,陕西太平遗址、河南裴李岗遗址 、辽宁牛河梁遗址、新疆呼斯塔遗址等37个发掘项目逐一汇报各自研究进展 ,并进行交流研讨 。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考古所所长陈星灿研究员作会议总结表示 ,这37项田野考古工作分布在全国16个省区 ,新老项目均取得重要收获 ,对于构建文化谱系 、填补发现空白、解决遗址布局等重大学术问题,都提供了重要的考古新材料 。

  这37个田野考古项目包括史前考古10项、夏商周考古10项、汉唐考古13项 、边疆考古4项 ,时代上从旧石器时代晚期一直到宋元明清时期 ;内容上涵盖现代人起源及扩散、农业起源 、新石器时代文化起源 、文明起源 、南岛语族起源和扩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中外文化交流等诸多研究课题。

  陈星灿指出 ,尽管受疫情和疫情防控 的影响,中国社科院考古所2022年度国外考古项目完全陷入停顿,但国内田野考古工作还 是有很大收获 ,有很多新 的重要发现 ,取得十分优异的成绩 。该年度新的田野考古项目包括福建平潭龟山 、海南万宁湾仔头、云南昭通朱提古城等 ,但更多是长期发掘 的重要遗址特别 是古代都城 ,如禹会 、陶寺、新砦 、二里头、偃师商城、洹北商城、殷墟 、周原、汉长安城 、汉魏洛阳城、邺城、隋唐长安城、隋唐洛阳城、唐宋扬州城 、辽上京等遗址,其田野考古工作延续多年也取得重要成绩。

  从总体上看,中国社科院考古所2022年度田野考古项目不论规模大小 ,考古工作者都有明确 的学术目的 、学术目标和课题意识,不少田野项目采取精细提取信息的发掘方法,实施精细化发掘 ,三维扫描 、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信息提取水平较以前有很大提高 。同时 ,包括动植物考古、人骨考古、冶金考古、年代学研究、环境考古、同位素分析、古DNA分析、微痕分析 、残留物分析、埋藏学等在内 的各种研究上 ,多学科合作广泛运用已成为从史前到历史时期田野考古发掘和研究 的常态。

  陈星灿强调,田野工作 是考古资料收集和一切考古研究 的基础 ,必须抓紧抓实。在田野考古工作中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考古工作者文物保护意识空前加强,遗迹和遗物在发掘中就得到及时保护。

  他也坦言,虽然田野考古发掘简报和报告的撰写日益受到重视 ,但这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许多重要遗址的田野报告 ,还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以尽快完成出版。

  “很高兴年轻一代考古人正充分成长起来 ,‘70后’‘80后’已成为田野考古 的主力 ,‘90后’也开始成为田野考古 的中坚力量 ,相信未来的田野考古工作会更精彩、也会有更多成果。”陈星灿说 。(完)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彩神地图